近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全省预拌混凝土质量专项检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宣布自4月起对全省所有在建房屋市政工程及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展开全面质量“大体检”。这一行动直指建筑工程“生命线”,旨在通过源头管控和全链条监管,筑牢工程质量安全防线。
根据通知内容,此次检查范围覆盖安徽省内所有在建房屋市政工程及正常运营的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
检查内容包括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资质、原材料管理、实验室管理、配合比设计及生产管理等,同时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重点检查,包括现浇混凝土工程实体质量、装配式构件进场验收及现场施工质量等。
检查项目部分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特别强调了对混凝土强度的抽检抽测。在建工程的墙、柱、梁、板等受力结构将被“重点关照”,抽测比例大幅提升。一旦发现强度不合格,将溯源至混凝土生产企业和同批次供应项目,全面排查风险。
此次专项检查分为三个阶段:动员部署、集中检查和省级抽查。
动员部署阶段(即日起至4月10日)
各地需摸清辖区内企业和项目底数,开展政策宣贯,推动企业自查自纠。集中检查阶段(4月30日前)
市县两级住建部门将结合日常巡查,对预拌混凝土生产、运输、施工全链条展开“地毯式”排查,问题项目需立行立改,并公开曝光违法违规行为。省级抽查阶段
安徽省住建厅将组建专项检查组,随机抽取企业和工程进行突击检查,确保监管不留死角。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明确要求对混凝土强度不合格项目“一案双查”,既追责施工方,也倒查生产企业,同时启动同批次混凝土供应项目的全面检测。这一机制将形成“生产-施工”双向约束,倒逼行业自律。
此次专项检查的启动,标志着安徽省对预拌混凝土质量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升级。对于混凝土生产企业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挑战在于,企业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自查自纠,确保生产管理、原材料采购、实验室管理等环节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尤其是那些管理薄弱、质量控制不严的企业,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整改压力。
机遇则在于,这次检查将推动行业优胜劣汰,淘汰一批不规范的企业,为优质企业腾出更大的市场空间。同时,检查结果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信誉,促使行业更加注重质量和品牌建设。